引舟西上正隆冬,千里隋堤雪翳空。
恰似常年三月尾,柳花凌乱逐东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诗句的意思即可。“引舟西上正隆冬,千里隋堤雪翳空”:船儿载着我向西边驶去,正是隆冬时节。千里长的隋堤被雪覆盖着,显得空旷而寂静。“恰似常年三月尾,柳花凌乱逐东风”:这情景好像往年的三月末,柳絮纷乱飘飞,随着春风而去。“引舟”“正隆冬”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千里”“隋堤”写出了空间的距离和环境的特点。“雪翳空”“逐东风”写出了风的动向和景物的动态。“恰似”表明诗人的联想,“常年三月尾”表明了诗人的感慨。“柳花”点出季节,是春季的景象。“凌乱”表明柳絮的飞舞,“随风而去”表明柳絮的动态,“追逐东风”表明柳絮的方向。“赏析”部分要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注意不要脱离诗中具体的意象和画面展开分析。
【答案】
(1)译文:我乘坐小舟向西驶去,正是隆冬时节。千里长的隋堤被雪覆盖着,显得空旷而寂静。
(2)注释:
①引舟:指乘船。
②正隆冬:正当隆冬季节。
③千里:长距离。
④隋堤:隋代所筑之堤。
⑤翳:覆盖。
⑥三月:指春天。尾:末尾。
⑦柳花:柳絮。
⑧随:追逐。
⑨赏析:这是一首纪行诗,记叙了作者在隆冬之际乘船从大江边经过隋堤时所见的景色。首句写时间,二句写空间,第三句写环境,后两句写风物,以景结情。前人有诗云:“千里隋堤雪,一条烟水寒。”“十里梅花香”,皆写景语也。作者则另辟蹊径,先写景,再抒怀。他首先将视线投向那被冰雪覆盖的隋堤,然后才看到那茫茫的江水。这样写,就使得全诗的意境更加开阔。“千里”“隋堤”写出了空间的距离和环境的特点。“雪翳空”“逐东风”写出了风的动向和景物的动态。“恰似”表明诗人的联想,“常年三月尾”表明了诗人的感慨。“柳花”点出季节,是春季的景象。“凌乱”表明柳絮的飞舞,“随风而去”表明柳絮的动态,“追逐东风”表明柳絮的方向。
(3)赏析:此诗是一首纪行诗,记叙了作者在隆冬之际乘船从大江边经过隋堤时所见的景色。首句写时间,二句写空间,第三句写环境,后两句写风物,以景结情。前人有诗云:“千里隋堤雪,一条烟水寒。” 亦有诗云:“十里梅花香”,皆写景语也。作者则另辟蹊径,先写景,再抒怀:他首先将视线投向那被冰雪覆盖的隋堤,然后才看到那茫茫的江水。这样写,就使得全诗的意境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