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分五岳尊,上帝委奇石。
维嵩据地中,屹立万仞壁。
远与四镇殊,式应土圭测。
有人仰崇高,坐厌拘名迹。
邂逅天际来,骅骝脱车轭。
将圣祭泰山,此心岂悬隔。
扰扰尘土中,一朝复一夕。
闻君有风期,欣然双蜡屐。
焉知马足非,迥隔千峰碧。
古人亦多端,相望托幽寂。
法音动山灵,松栝惟所适。
寄径登显途,自恃捷无敌。
遗辙谅未泯,一一可游历。
借问去来人,谁堪比心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诗句与译文:
- “肇分五岳尊,上帝委奇石。” - 这句话表达了对五岳崇高地位的认可和对神祇赋予的独特景观的赞美。
- “维嵩据地中,屹立万仞壁。” - 描述了嵩山巍峨壮丽的自然风光。
- “远与四镇殊,式应土圭测。” - 表明嵩山与周边其他山脉不同,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
- “有人仰崇高,坐厌拘名迹。” - 指那些仰望嵩山的人,他们因为嵩山的崇高而感到满足。
- “邂逅天际来,骅骝脱车轭。” - 描绘了一次偶遇嵩山时的情景,仿佛是骏马挣脱了缰绳。
- “将圣祭泰山,此心岂悬隔。” - 表达了作者亲自前往泰山参加祭祀的愿望。
- “扰扰尘土中,一朝复一夕。” - 暗示在忙碌的尘世中,时间过得很快。
- “闻君有风期,欣然双蜡屐。” - 如果有机会去泰山,作者会很高兴。
- “焉知马足非,迥隔千峰碧。” - 表达了对嵩山美景的向往,即使道路遥远也要到达那里。
- “古人亦多端,相望托幽寂。” - 古人常常寻求隐逸之地来寄托他们的情感。
- “法音动山灵,松栝惟所适。” - 强调了自然和谐与宗教修行之间的联系。
- “寄径登显途,自恃捷无敌。” - 作者自信自己能通过一条捷径达到目标,不受阻碍。
- “遗辙谅未泯,一一可游历。” - 即使前人留下的足迹已经消失,但总有地方可以探索游览。
- “借问去来人,谁堪比心迹。” - 向那些去过或即将前往的人询问,看看是否有人能够达到像他们这样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中多次提到“嵩山”和“泰山”,强调了这一地点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作者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界中。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反映了李白那种超然物外、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它也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理解,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的探索和发现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