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见山农,畬田用火攻。
鼓声为号令,竹援当畿封。
生理猿猱似,年华豆粟供。
无功随薄禄,愧汝若为容。
【注释】
见:看见。畬田:用火烧荒的田地。竹援(yuán):用竹竿作的农具。生理:谋生的手段。猿猱(ráo náo):猿和猴。薄禄:微薄的俸禄,指官俸。汝:你。容:容貌。
【译文】
在江上看见了山中的农民,他们用火烧荒种地。他们的鼓声是号令,竹竿就是他们的农具。谋生手段像猿和猴,每年只能吃一点豆子。做官没有功劳也没有俸禄,对不起你那美丽的容颜。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全篇通过写山中农民的生活状况,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苛税重捐和官吏们的剥削压榨。
“江上见山农”,诗人首先描写了江上遇见山中农民的情景。“山农”二字表明了农民的身份,而“江上”二字点明了地点,“见”字表明了事件的发生。“山农”,即山间农民,这里指居住在江南山区的农民。江南一带地势低平,气候温和,盛产稻谷,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然而,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盘剥,这里的劳动人民生活非常艰难,“畬田用火攻”,说明他们为了增加收入,只好把稻田烧掉再耕种。这种残酷的剥削,激起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鼓声为号令,竹援当畿封。”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山中农民的生活状况。“鼓声”,既指农民们耕作时所打的木梆声,又象征着农民们在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下进行反抗斗争的号令。“竹援”,即竹竿,是农民们用来耕地的工具。“当畿”(jiī),即堵塞,引申为阻塞、闭塞、封闭的意思。“畿封”,即国境以内。“竹援”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农民们使用工具的情况;而“当畿封”三字则揭示了农民们生活在封闭的国境之内,受尽压迫和剥削。
“生理猿猱似,年华豆粟供。”“生理”,指谋生的手段,也指生计、生活。“猿猱(rán náo)”,指猴子,比喻农民们像猿猴一样聪明能干。“豆粟”,指小米、稻谷等农作物。“年华”,指岁月。“生理”二句说,农民们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像猴子一样灵活机敏,像小米、稻谷一样能够自给自足。
“无功随薄禄,愧汝若为容。”“无功”,无功劳,指没有功绩;“薄禄”,微薄的俸禄,指官俸。“愧汝若为容”,意思是说,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只是你这样的美貌让我感到惭愧而已。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那些身居高位而心狠手辣的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恨。
这首诗以“山农”为题,实际上是通过写山中的农民来反映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苦难处境,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谴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