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想东屯诗,十九落岩壑。
雨夜闻笙簧,春风化兰若。
【注释】:
代人得若字代人,替人。若,指代人所作的诗。
尚想东屯诗,十九落岩壑(yàn)
想,怀念。东屯,即东屯里。屯,村名。
尚想东屯诗,十九落岩壑(yàn)
犹记当年在东屯里,那首《九日诗》曾让我十分得意;但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这首诗却落到了岩壑之中。
雨夜闻笙簧(xīng),春风化兰若
笙簧,指乐器笙和簧片。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佛寺。这里指代人写的诗。
译文:
还记得当年在东屯里,那首《九日诗》曾让我十分得意;但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这首诗却落到了岩壑之中。
雨夜听着笙簧的声音,春风又吹绿了兰若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代人得若字”点明题面,表明自己与所咏之诗的关系。“东屯”,指东屯里村。此诗当是作者谪居黄州时所作。《九日诗》乃作者早年之作,此时重吟旧作,感慨良多。
“尚想东屯诗,十九落岩壑”,言念及东屯村的诗篇,多有遗落于深山峡谷之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早年所作诗歌的无限怀念之情。
“雨夜闻笙簧,春风化兰若”,则是对当时景象的写照。雨夜中,笙簧声声入耳,使人思绪纷飞,仿佛听到了故乡的消息。春风轻拂,兰若寺中的花木也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作者在异地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感,也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两句诗也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雨夜中的笙簧声、春天里的兰若寺、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等等。这些都为全诗增添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