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涉江湖,采菊度林薮。
插鬓不成妍,谁怜飞蓬首。
平生耦耕地,风雨深稂莠。
谢公遂如此,永袖绝弦手。
【注释】
①定:人名。二范:指谢安和范宁。秋怀五首: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共五首,这里选其三首。
②采莲:采莲曲,乐府旧题。涉江湖:泛舟江湖之上,泛指游历四方。
③插鬓:把头发插入鬓发之间。插鬓不成妍:插不上鬓发,显得不美丽。
④耦耕:古时男女相配,同甘共苦,共同劳动,这里指农民。
⑤深:深厚。稂莠(láng yǒu):野草。
⑥谢公: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文学家。遂如此:就这样罢了。永袖绝弦手:永远停止弹琴的手。
【译文】
谢安与二范一起吟诗作对,邀请我一起创作,其中第三首是《秋怀五首》。我采莲泛江湖,采菊度林薮,插不上鬓发就显不出美丽。一生从事农作,风吹雨打庄稼长得很好。谢公就是这样,永远停止弹琴的手。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谢安与两位好友一同游山赏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采莲涉江湖”一句写诗人泛舟江湖,采莲赏月;“采菊度林薮”一句写诗人采菊而归。这两句都是从谢安《秋怀五首·其一》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脱胎而来。“插鬓不成妍”,意谓因忙于采莲而未能插鬓,以致容颜憔悴,不能如从前那样美丽动人了。这一句既是实写,又寓有感伤今昔的意味。“谁怜飞蓬首”,意思是说,现在人们已经不再可怜我这个飘泊无依、像蓬草一样随风转徙的人了。“飞蓬头”即飞蓬之貌,形容漂泊不定的旅人。“飞蓬”语出《离骚》,屈原以风为蓬,蓬草随风飘荡,比喻自身行踪不定,如同随风而去的蓬草。“谁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落拓以及对世态人情冷漠的感叹。
最后两句写谢安,意即谢安如今也不过如此而已,他已停止弹瑟,不再弹奏。“谢公遂如此”,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永袖绝弦手”的意思是说,谢安已经停止弹琴,再也弹不了琴了。这一句既表明谢安已不再过问世事,也暗示了他晚年的寂寞无聊。“永袖绝弦手”一句出自王僧虔《论书》,原意是指王羲之书法造诣极高,后来成为书法界公认的名言。在这里,作者借指谢安晚年生活放荡,不理政事的情况。
全诗写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采莲涉江湖”、“采菊度林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色图。然而,在这幅美景之中,诗人却感到孤独、落寞,甚至有些悲凉。这种情感的表达虽然含蓄而委婉,但是仍然让人读来感到凄凉、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