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二子学迈俗,窥杜见牖窗。
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
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
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
小谢有家法,闻此不听冰。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

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谢公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二子学迈俗,窥杜见牖窗。

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

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

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

小谢有家法,闻此不听冰。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

翻译:
这首诗是杜甫在得知他的诗友谢灵运(字公静)和侄子谢邕讨论《祭十二郎文》后所作。诗人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两位朋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诗歌才华的认可。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及注释。

  1. 谢公遂如此,宰木已三霜。(赞美谢公的才华,如同秋天的树木经受霜雪而更加坚韧)
  • 注释:谢公,谢灵运(字公静)。
  • 赏析:诗人通过对秋天霜雪的形象来比喻谢公的才华,表明他对谢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1. 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无人能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就像秋天的月亮自然地照亮了江水一样)
  • 注释:句法,指文章的结构、用词等。
  • 赏析:诗人以“无人知句法”表达了自己对于写作风格的自信,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文学的理解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畴。
  1. 二子学迈俗,窥杜见牖窗。(两位侄子学习并超越了世俗的观点,能够洞察到杜甫的伟大)
  • 注释:二子,指谢公的侄子谢邕。
  • 赏析:诗人赞扬谢邕的学识和理解能力,能够超越常人,洞察到杜甫的伟大之处。
  1. 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尝试折断楚王的玉笛,结果反而让自己的手受伤)
  • 注释:郢人鼻,指楚国的玉笛。
  • 赏析:诗人以“试斲郢人鼻”比喻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尝试和努力,而“未免伤手创”则表示虽然付出了努力,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1. 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螃蟹和竹子的外形并不比羊肉更美)
  • 注释:胥,同“须”,螃蟹和竹子的外形。
  • 赏析:诗人以螃蟹和竹子的外形比喻自己的作品,认为它们不如羊肉那样美味可口。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自身作品的谦虚态度和对他人的尊重。
  1.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自从去见了谢公,讨论诗歌的话题时获得了启发)
  • 注释:濠梁,指谢公与友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从与谢公的对话中获得了关于诗歌创作的新思路或启示。这里的“得濠梁”意味着从对话中得到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1. 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世上的人尊敬双耳,我不敢轻易接受)
  • 注释:两耳,指耳朵两侧。
  • 赏析:诗人用“未敢筑受降”表达了自己对于接受赞誉或评价的态度,即谨慎行事,不敢轻率接受。这反映了诗人谦逊和低调的性格特点。
  1. 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小谢有家法,闻此不听冰)
  • 注释:丹穴,指凤凰栖息的地方。
  • 赏析:诗人以凤凰和虎豹的图案比喻小谢(指杜甫的小儿子杜确)的作品风格,强调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和小谢的独立见解。
  1.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相思的北风很刺骨,归雁在寒冷中落下)
  • 注释:相思,指思念家乡的情感。
  • 赏析:诗人以北方的北风和归雁来表达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里的“相思北风恶”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归雁落斜行”则描绘了归雁在寒冷中的艰难景象。

整首诗通过赞美谢公和小谢的才华和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诗句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