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
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
作者今犹古,灯前卷又看。
不辞须撚断,只苦句难安。

“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之一,全诗如下:

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
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
作者今犹古,灯前卷又看。
不辞须撚断,只苦句难安。

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及意义:

  1. 诗句解析
  • “未惜诗脾苦”中的“诗脾”指的是人的诗性或文学才能,而“苦”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不易感受。
  • “端令鬼胆寒”中的“鬼胆”比喻了写作时内心的恐惧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 “吾才三鼓竭”描绘了诗人在长时间辛勤耕耘后感到疲惫不堪,形象地说明了诗人的创作状态。
  • “君思九江宽”中的“九江”可能是借用古代地理概念,意指广阔无边的思绪,也反映出诗人在思考中感受到的广阔与深远。
  • “作者今犹古”表明诗人虽然身处现代,但心中仍保持着古人的风骨,这种古今交融的情怀体现了诗人的文化自信。
  • “灯前卷又看”展现了诗人对作品的反复推敲和修改,反映了他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
  • “不辞须撚断”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的决心,他愿意不断尝试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只苦句难安”揭示了诗人在创作中遇到的困境,即难以找到一个完美的表达方式,这可能源于对作品质量的高要求或是内心的一种挣扎。
  1. 译文与注释
  • 这首诗的译文大致为:我珍惜自己的文学才华,却常常感到痛苦;我的才能如同耗尽了三更灯火,而你的思念却如广阔的九江一般无边无际。作为现代人,我心中仍有着古代文人的风骨,当我在灯下反复翻阅这些作品时,我无法停止阅读。尽管我知道我不能避免这些句子的难题,但我仍然坚持不断地尝试。
  1. 赏析与背景
  • 这首诗体现了杨万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珍爱,以及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
  • 杨万里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但又充满矛盾的时代。他的作品既有对时代风貌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杨万里在文学创作上的严谨态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不仅关注作品的艺术性,还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深度。他的诗歌既有优美的形式,又有深刻的内容,这使得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思想与情感
  • 这首诗反映了杨万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他认为文学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应该被人们所珍视和传承。
  • 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关怀。通过描绘诗人的辛勤劳作和对作品的反复推敲,诗传达了诗人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思考。
  1. 艺术手法
  • 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情感和景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作品的魅力。
  • 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鬼胆寒”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恐惧,“九江宽”则象征着诗人的豁达和宽广胸怀。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不仅是杨万里个人创作风格的重要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它展示了宋代文学的审美特点和文化风貌,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这首诗在历史上多次被引用和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许多学者和文人都对其进行过研究和评论,认为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1. 现代意义
  •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和致敬,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学价值的肯定和传承。它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