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
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
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
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

诗句原文:

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
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
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
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

注释解析:

  • “灵岳标真牒”:形容武夷山的山势如真经卷轴般威严而神圣,是天地间的标志。
  • “孤峰入紫氛”:指武夷山的主峰如同孤独的仙人,被紫色的云雾所环绕。
  • “藤萝暗仙穴”:描绘了山中藤萝缠绕的景象,暗示着神秘和古老的气息。
  • “猿鸟骇人群”:通过猿猴和鸟类因山景而感到惊讶的反应,强调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及其对人类的吸引力。
  • “古道千年在”:指武夷山中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道路,历经千年岁月依然存在。
  • “悬流万壑分”:描述了山中的水流悬挂于悬崖峭壁之上,声音激荡,如同万壑回音。
  • “汉坛秋藓驳”:提到汉代的祭祀之地(可能指武夷山附近的古庙或遗址),苔藓斑驳,显示出历史的沉淀。
  • “谁祀武夷君”:表达了对武夷山神灵的敬仰与祭祀,可能是对古代帝王或神灵的一种追忆与纪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武夷山壮丽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神秘。诗中的“灵岳”、“孤峰”、“藤萝”、“猿鸟”等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古老道路和悬流的描述,传递出一种对历史遗迹的敬意以及自然力量的敬畏感。结尾处的“汉坛秋藓驳”,则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人对这片土地的祭祀与传说。全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既展示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建溪十咏其一武夷山》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颂扬。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宋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