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干戈礼义隳,延陵高节救周衰。
当时若嗣诸侯统,后世谁传十字碑。
生死不欺留剑约,兴亡都在审音知。
名儒如欲修前史,列传应须次伯夷。

战国干戈礼义隳,延陵高节救周衰。

当时若嗣诸侯统,后世谁传十字碑。

生死不欺留剑约,兴亡都在审音知。

名儒如欲修前史,列传应须次伯夷。

【赏析】
此诗是宋代诗人杨杰的七言律诗《延陵季子庙》中的前两句。首句“战国干戈礼义隳”描绘了战国时期战乱纷争,礼义沦丧的历史背景,为后文季子的高尚品格和救世行为作了铺垫。第二句“延陵高节救周衰”则直接点明了季子的身份和使命,他在周朝衰败之际挺身而出,以高尚的节操挽救国家的命运。通过这两句话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季子在当时社会中的非凡地位和作用,以及他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四句“生死不欺留剑约,兴亡都在审音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生死之间,季子坚守诺言;兴亡之际,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洞察形势。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季子的智慧和远见,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名儒如欲修前史,列传应须次伯夷”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名儒若欲修历史,必须学习季子;而季子的事迹,恰如同伯夷一般,值得被传颂和记载。这不仅是对季子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历史上那些有识之士的推崇。整首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个人品质,展现了季子的卓越形象和历史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