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避难迁洛阳,桓庄僖惠襄顷匡。
定简灵景兼悼敬,二百馀年春秋王。
春秋之后周之晚,元王贞定相承纂。
哀考威烈遂传安,夷烈显圣慎靓赧。
三十七主始为秦,八百馀年谁谓短。

东周的诗《历代诗·其五·东周》是宋代杨简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平王避难迁洛阳”描述了周平王为了躲避战乱,带领国家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迁都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市)。
  • 第二句:“桓庄僖惠襄顷匡”提到了在平王之后的几个重要君主,如桓公、庄公、僖公等,他们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
  • 第三句:“定简灵景兼悼敬”表达了这些君主在治理国家时的决心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君主的哀悼和敬意。
  • 第四句:“二百馀年春秋王”指的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开始,到春秋时期的结束,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
  • 第五句:“春秋之后周之晚”说明在春秋时期之后,周朝的地位已经变得相对边缘化。
  • 第六句:“元王贞定相承纂”表示元王(即周幽王)时期,国家再次被整顿,并有稳定的继承者。
  • 第七句:“哀考威烈遂传安”描述了周幽王的威严和英勇最终得以传承,国家得到了安全。
  • 第八句:“夷烈显圣慎靓赧”意味着周朝的衰落,但在夷狄(外族)中仍然显得神圣,提醒世人谨慎对待。
  • 第九句:“三十七主始为秦”指出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成为新的强国,标志着周朝霸权的衰落。
  • 最后一句:“八百余年谁谓短”表达了尽管历经数百年,但历史的长河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其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还能够体会到诗人在表达历史变迁时的深刻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