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坡便伫犊,凉荫聚群髫。
一竖忽然起,恐牛残豆苗。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按照“了解诗意—分析内容和思想主旨—分析艺术手法—阐述情感”的思路来作答。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思想主旨,然后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思路,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或观点态度。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诗歌的内容来看,牧童在放牛时,突然听到牛犊惊叫,原来是牛犊把豆苗吃光了,因此牛犊十分生气地竖起尾巴。诗人抓住了牛犊吃豆苗这一细节,通过牛犊的神态描写,刻画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从诗句“凉荫聚群髫”“恐牛残豆苗”可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格化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牛犊与豆苗的亲密关系以及牛犊贪吃豆苗的情景。从语言风格看,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符合田园诗的写作特点。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看,“一竖忽然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

《牧童》

软坡便伫犊,凉荫聚群髫。

一竖忽然起,恐牛残豆苗。

译文:

牛犊正在休息,忽然一声哞哞叫,牛犊竖起尾巴,吓得一群小羊羔四处逃窜。

注释:

①软坡便伫犊:指牛儿正在软绵绵的斜坡上歇息。②凉荫:指绿树成荫的地方。③一竖:指牛角。忽然起:指突然竖起了尾巴。④豆苗:指嫩豆叶,也指未成熟的嫩豆子。⑤髫:指儿童的头发。⑥恐:担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这首诗写牧童看到牛犊吃掉豆苗,而自己却安然无恙,因而感到奇怪而生气。诗人抓住牛犊吃豆苗这一细节,刻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