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逢秋每悲思,往往推本骚人言。
安知四时皆足乐,但愿一切长无冤。
山林朝市等昔梦,荣悴开落俱陈根。
不如沉醉了万事,春兰秋菊谁能论。
【注释】
又次西郊即事韵三首:这是作者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秋天,在长安西郊游览时写下的一组诗。又次,指再写。西郊,指长安城南的曲江一带。即事,即景而作。韵,这里指诗歌的声韵格式。三首,指这三首诗。
昔人逢秋每悲思:过去的人每逢秋季就感到悲伤和思念。
推本骚人言:追溯到屈原的话。骚人,指屈原。言,话,意。
安知四时皆足乐:怎么知道四季都足以快乐呢?
但愿一切长无冤:只愿所有的一切都不要冤屈。
山林朝市等昔梦:与山林、朝廷相比,就像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荣悴开落俱陈根:荣华和衰老、兴盛和败落都是生命的根源。陈,同“沉”,沉沦的意思。
不如沉醉了万事:还不如沉醉于其中忘掉一切烦恼。
春兰秋菊谁能论:谁能评说春天里盛开着兰花的菊花呢?
【赏析】
《又次西郊即事韵三首》是唐代诗人韩愈晚年的作品,是他晚年思想感情的集中反映。
这组小诗写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前两首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后一首则表达了他对于生死荣辱的态度。
“昔人逢秋每悲思,往往推本骚人言。”这是说,古人每到秋季总是悲思满腹,常常归因于屈原的话。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的诗篇《离骚》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因此被后人称为“骚人”。
“安知四时皆足乐,但愿一切长无冤。”这两句是说,不知道四季都值得欢欣,但只求所有的事情都不冤枉。韩愈认为人生在世,虽然有欢乐也有悲伤,但只要不冤屈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山林朝市等昔梦,荣悴开落俱陈根。”这是说,山间的树木和都市里的繁华都是如同梦境一般虚无缥缈的东西。它们的变化就像生命一样,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本源,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久不变的。
“不如沉醉了万事,春兰秋菊谁能论?”这两句是说,不如沉醉在美好的事物之中忘记一切烦恼。至于春天盛开的兰花和秋天开放的菊花,又有谁能够去评论它们的美丑呢?
韩愈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热情的诗人,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这也正是他为什么能够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