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威神在,多方惠泽隆。
密音通虏壤,行哭亦儿童。
画翣离丹阙,幽堂对紫嵩。
孤城空雨泣,白首抱遗弓。
万世威神在,多方惠泽隆。
密音通虏壤,行哭亦儿童。
画翣离丹阙,幽堂对紫嵩。
孤城空雨泣,白首抱遗弓。
译文:
万古的威神永远存在,多方的恩泽始终昌隆。
秘密的声音能通达敌国的土地,行走哭泣也能成为孩子们的游戏。
画着扇子的灵车离开了皇宫,幽静的殿堂面对着紫山。
孤独的城墙上空无一人地哭泣,头发花白的老人怀抱着遗留的弓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臣王珪所作的一组挽词,以哀悼宋仁宗赵祯的离世为主题,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景仰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仁宗皇帝一生的道德风范和仁爱之心,以及他在位期间国家的繁荣景象。同时,通过“密音通虏壤,行哭亦儿童”等诗句,展现了他统治时期国家和平、人民幸福的盛世景象。
第一句“万世威神在,多方惠泽隆”直接点明了仁宗皇帝的威神和惠泽将长久流传于万世之间,表达了对皇帝英名不朽的赞美与期望。“多方惠泽隆”则进一步强调仁宗皇帝施政广泛,恩泽深厚,为百姓带来了福祉。
第二句“密音通虏壤,行哭亦儿童”则描绘了当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尽管敌人尚未完全消灭,但人们仍然能够自由地生活,甚至在哀悼皇帝时,孩子们也能参与其中,显示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第三、四句“画翣离丹阙,幽堂对紫嵩”则是对宫廷生活的细致描写。画翣(huo)是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这里指皇帝的灵车。从丹阙(红色的宫门)到紫嵩(即紫禁城),展现了皇帝灵车经过的场景。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宫廷的庄严,也反映了皇帝生前的至高无上。
最后两句“孤城空雨泣,白首抱遗弓”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皇帝离世的哀痛之情。“孤城空雨泣”描绘了皇宫外的凄凉景象,无人陪伴,只有雨声相伴。“白首抱遗弓”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仍心怀故主之悲的情景。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皇帝的深深怀念和不舍。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细腻地刻画了仁宗皇帝的威神和仁德,同时通过对宫廷生活、自然景观和社会氛围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