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后丹枫照曲堤,酒阑明月下前溪。
石楼夜半云中笑,惊起沙禽过水西。
霜后丹枫照曲堤,酒阑明月下前溪。
霜后:即指秋霜过后,天气转凉。
丹枫:红色的枫叶。
照曲堤:映照在弯曲的河堤上。
酒阑:酒喝尽了。阑,尽。
明月下前溪:月光照在小溪前头。
石楼夜半云中笑:月亮照见石楼时,好像在笑。
惊起沙禽过水西:惊动了水中沙洲上的禽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写诗人在洛中(洛阳)游赏时所见之景和所思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幅画面,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第一句“霜后丹枫照曲堤”,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色图。霜后,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万物凋零。此时,红色的枫叶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艳丽。“曲堤”指的是曲折的小堤,这里可能是诗人游赏的地方。这里的“红”字,既形容了枫叶的颜色,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第二句“酒阑明月下前溪”,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游赏时的情境。酒喝尽了,月亮照亮了小溪前头。这里的“月”字,既指明亮的月亮,又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前溪”,则是指前面的小溪,可能是诗人游览的目的地。这一句中,“明月”与“前溪”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石楼夜半云中笑”,是整首诗中的高潮部分。诗人站在石楼上,看到月亮照耀下的云朵仿佛在笑。这里的“夜半”,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云中笑”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照亮云朵的情景。这一句中,“石楼”、“夜半”以及“云中笑”等词语,都富有诗意,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一句“惊起沙禽过水西”,则是全诗的收尾。诗人听到沙洲上的禽鸟被惊动,它们飞过水面向西而去。这里的“惊起”一词,不仅描述了沙禽被惊动的情景,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安。而“水西”则是指水流的方向,暗示着诗人心中的迷茫与不确定。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