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伏波安在哉,会兵曾破石门来。
昔年已过获嘉县,今日更登朝汉台。

【注释】

石门山 其二:在今湖南省常德市,有一座石门山,相传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时所建的关隘。

楼船:指战船、军舰。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字文渊),他曾任伏波将军,平定交趾,因功封新息侯。这里泛指军队。安:何时;何地。会兵:指与敌军交战。曾:曾几何时,过去曾。破:攻破。石门:即石门关,在今湖南澧县西北,据《太平寰宇记》引《元和郡县志》云:汉顺帝永和三年,南蛮攻陷零陵、郴州二郡,刺史宗岱遣参军南阳应劭率众击之,斩其渠帅而还。

昔年:往年,从前。已过:已经过了。获嘉:“获”是“获得”的意思,“嘉”是“美好”的意思。这句诗意思是说:当年关羽已经把敌人打败了。

今日:今天。更登:又登上了。朝汉台:指汉朝的都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纪念唐朝初年的名将马援写的。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官至伏波将军,被封新息侯。他在镇压黄巾军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曾平定交趾。公元24年,马援随大将军窦宪征伐匈奴,班师途中病死于今湖南常德的石门山附近,葬于当地。杜甫十分敬仰他的威武和功绩,特地写下此诗,以寄托对这位英雄的追念之情。

首联“楼船伏波安在哉?会兵曾破石门来。”诗人首先发问,马伏波的楼船还在吗?会不会再有一支军队攻破石门?诗人似乎希望马援的楼船仍在,希望再有这样的军事行动。但诗人并不只是单纯的怀念马伏波的英勇业绩和伟大精神,而是想借马援的业绩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心情。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既表达了诗人对马伏波的怀念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慨之情。

颔联“昔年已过获嘉县,今日更登朝汉台。”这两句写马援曾经打过仗的地方。“过”,经过,“更”,再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年关羽已经把敌人打败了,今天我又登上了汉朝的都城长安。诗人通过马援的楼船再次破敌的故事,来反衬诗人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希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尾联“石门山 其二”点题,说明这首诗是对马援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