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冲秋去,迢迢动郁陶。
千山非故国,九日莫登高。
峡树参天碧,巴猿向夕号。
当垆人不在,何以慰离骚。
诗句原文:
剑阁冲秋去,迢迢动郁陶。
千山非故国,九日莫登高。
峡树参天碧,巴猿向夕号。
当垆人不在,何以慰离骚。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 剑阁冲秋去:描述了送别周洞时的情景,”剑阁”指的是蜀地的剑门关,秋天时它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 迢迢动郁陶:用”迢迢”表达距离遥远之感,”动郁陶”形容内心的波动和情绪的激动。
- 千山非故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千山”可能暗示了旅途中遇到的许多山川,而”非故国”则强调这些地方不再是自己的家乡。
- 九日莫登高:提到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古人常在此日登高赏菊。此处诗人表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不适宜登高,或许因为心中有事。
- 峡树参天碧:描绘了峡谷中的树木高大茂密,颜色为碧绿。
- 巴猿向夕号:”巴猿”可能指巴渝地区的猿猴,在傍晚发出凄厉的叫声。这声音增添了一份凄凉与哀愁。
- 当垆人不在:这里的“当垆”可能是指古代卖酒的垆台,”不在”可能意味着某人已不在场或不再担任这个角色。
- 何以慰离骚: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名篇,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思和对理想的追求。此处诗人以屈原的诗句自比,表达自己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友人周洞即将远行的不舍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特别是诗中的“当垆人不在”,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当下离别情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体上,此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