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历尽佳山水,独赣潺潺三百里。
移舟夜泊惶恐滩,画角乌乌晓风起。
栖鸥宿鹭四散飞,梦魂惊入渔樵耳。
三通迤逦东方明,又是篙工造行矣。
横波利石千万层,板绳缚累如山登。
夷途终致险且升,自顾忠信平生凭。

【注释】

入赣:进入江西。晓角:指报晓的号角声。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三通:泛指曲折迂回的道路。迤逦(yǐ lǐ):曲折延伸的样子。夷途:平坦的路途。忠信:忠诚与信义。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贞二年(1296)。当时作者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南迁,途经惶恐滩时有感而发。惶恐滩位于江西省万安县,因江水湍急、暗礁众多而得名,为长江中游一段险滩。诗人乘舟夜泊于此,听其夜风中传来的号子声,心中顿生感慨。全诗以“惶恐滩”为中心意象,通过对惶恐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危难的忧虑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忠于国家和民族、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首句写诗人经过江西地区之后,来到了赣江东岸,一路上山水佳美,但最终来到了一个名叫赣地的地方。这里江流潺潺、风景优美,却也是一片险恶之地。次句描绘了诗人抵达赣地后所见景象。诗人乘坐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夜色已深,突然传来了号角声。这种声音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惶恐滩上的经历。他看见许多鸥鸟和鹭鸶在空中飞翔,仿佛是它们在为即将到来的风雨做好准备。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第四句则通过描绘渔夫和樵夫听到号角声后的反应来衬托出诗人自己的感受。他们惊恐地四处寻找躲避之所,而诗人则在这声音中惊醒,仿佛听到了渔夫和樵夫的声音,让他们更加害怕。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上可能遭遇的困境和挫折的恐惧。

第五句继续描述了诗人在惶恐滩上的所见所闻。他看到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通向东方的光明之处。然而,这也意味着他将继续前行,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第六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前进过程中的感受。他看到横波利石千万层叠嶂,犹如山峦一样耸立在他的面前。这些岩石如同巨大的屏障一般阻挡着他的去路,使他感到艰难困苦。然而,他也明白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行。第七句则是对前面六句的总结和升华。他明白无论道路多么艰险曲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他也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忠诚和诚信的品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考验。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惶恐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它既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篇寓言,寓意着人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态度,不断追求梦想并克服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