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槛前山有意,谁云堂下水污人。
“自爱槛前山有意,谁云堂下水污人。”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赵彦彬的《句》。诗句中,“自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和爱护,而“槛前山有意”则描绘了诗人在栏杆旁看到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谁云堂下水污人?”则提出了疑问,质疑那些认为室内水景污染环境的人的看法。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外界偏见的不满。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自爱”意味着珍惜、爱护,“槛前山有意”则暗示了栏杆旁的山峦仿佛有了自己的意识,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障碍或装饰,而是有着某种生命的力量和情感。这种描写赋予了山石以生动的情感和性格,使得自然景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是带有人情味的伙伴。
“谁云堂下水污人?”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在古代中国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水是清洁之物,不会污染他人。然而,这句诗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怀疑,并可能指向一种更广泛的社会现象:人们往往因为环境的外在表现(如水面的清澈)而忽视了内在的本质(如水的清洁)。这种思考方式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批判精神。
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及其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赵彦彬通过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表象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深度。他不仅关注自然景观的美,更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意义。这种表达方式在宋代文学中较为罕见,显示了诗人独到的审美观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赵彦彬的《句·自爱槛前山有意,谁云堂下水污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句,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的相互作用,以及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