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日放晴雨脚收,楚山千里江吞秋。
上水风生荻花渚,漠漠幅蒲天际浮。
轻云骤掩目力断,云消似过芳洲半。
危樯逐乌惟恐缓,燕子争飞先到岸。
嗟此何景兮远浦帆归,丹青欲尽殊堪嗤。
【注释】
- 八景:泛指山水风景。唐人有“四时之景,八节之情”之说,即春花、夏木、秋月、冬雪、凉风、霜露、烟霞、冰雪,合称八景。
- 放晴雨脚收:雨后初晴,雨点渐渐收住。
- 楚山:指长江中游的一带山脉,以湖北荆州为代表。
- 江吞秋:指秋天水涨,江水吞没两岸的树木和田野。
- 上水:指从上游来的水。
- 荻花渚:长着茂密的芦苇的小洲。
- 漠漠:形容雾气茫茫。幅蒲:大片的蒲草。
- 轻云:淡薄的云气。骤掩:迅速遮掩。断目力:使目力受阻。
- 云消:云层消散。过芳洲:掠过美丽的沙洲。
- 危樯:高耸的桅杆。唯恐缓:唯恐不能飞得更快。
- 争飞:争相飞向岸边。
- 嗟此何景:感叹眼前的景象。
- 帆归:帆影渐行渐远而消失。
- 丹青:绘画用的红色颜料。
- 欲尽:快要用完。殊堪嗤:实在不值得一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江景的五律诗。诗人在写景中寄托自己的感情,借自然景物抒发了怀才不遇、功业难成的悲愤心情。全诗写得清丽婉约,意境深远,富有情致,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言志之作。
首联“晚日放晴雨脚收,楚山千里江吞秋”,描写了一幅秋江雨后图。“放晴”二字,点明了天气由阴转晴,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接着,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江吞秋”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江面上波光粼粼、秋色宜人的景色。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江面的景色,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上水风生荻花渚,漠漠幅蒲天际浮”,进一步描绘了秋江景色。上水是指上游来的江水,风生是指微风吹拂,荻花渚指的是长着茂密的芦苇的小洲,幅蒲则是大片的蒲草。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颈联“轻云骤掩目力断,云消似过芳洲半”,则将视角转向天空,描写了一幅云遮雾绕的景象。这里的“轻云”和“骤掩”、“云消”三个词都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尾联“危樯逐乌惟恐缓,燕子争飞先到岸”则描绘了一幅燕子争飞的画面。这里的“危樯”、“乌”都是诗人用来形容燕子飞翔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燕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象鲜明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