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竹因培竹,畏人非避人。
跫然闻响屐,莞尔正攲巾。
坐子竟日久,饭吾三韭贫。
能来不嫌屡,梅底要深巡。
【注释】
(1)偶得:偶然得到。
(2)培:培养,培植。
(3)仲威:即张伯英,唐代诗人。
(4)见:通“现”。
(5)饭吾三韭贫:我和你吃的是韭菜,贫穷得很。
(6)能来:指你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作于唐大历三年(768)春。当时杜甫在夔州西郊的草堂,与友人张伯端相遇,张伯端为张仲举的侄子,因以“明叔”呼之;张伯端曾游历过东吴,故有“梅底要深巡”句。此诗即以此三人为对象而作。
首联两句,写自己和张伯端初遇,彼此相知,遂成为至交好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扫去竹子的枯叶,是为了栽种竹子。由于怕有人看到而避之,所以用竹叶来掩盖它。
颔联两句,写张伯端到草堂后的情景。他听到脚步声就起身,看见客人就整理衣巾。可见张伯端很尊重客人,对杜甫也特别敬重。
颈联两句,写张伯端留食草堂的情况。杜甫留他吃早饭,并请他同吃午饭。
尾联两句,写杜甫留张伯端吃饭时的心情。他很高兴地说:“你来得这么勤,不怕人嫌吗?”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情意深长,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