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宁悭供,护持期有成。
时今阅春夏,尔独意枯荣。
琐碎日无影,萧骚风罢声。
樵苏勿怀辱,而我岂无情。

【注释】

斫(zhuó):砍伐。

宁(níng)悭(qiān):吝啬,吝惜。

护持:保养。

时今:现在。

阅:经历。

尔独:你独自。

萧骚:凄凉、萧条的样子。

樵苏:柴草和米。

怀辱:有耻辱。

而:你。

岂无情:怎会无情?岂,难道。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以竹为喻,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竹子的生长过程,后两句写竹子在风风雨雨中的坚韧与高洁。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惧挫折,矢志不渝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

斫病竹

采掘宁悭供,护持期有成。

时今阅春夏,尔独意枯荣。

琐碎日无影,萧骚风罢声。

樵苏勿怀辱,而我岂无情。

译文:

采伐病弱的竹子,宁可吝啬一点也不要浪费,要精心呵护使其早日成材;现在是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你却独自忍受着枯荣更迭的痛苦。

细小的树枝一天天失去生机,风吹雨打不再有声响;樵夫和采药人不要认为我因砍伐而感到羞耻,但我又怎能无情地对待这一片片翠绿呢?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诗人之所以要采“病竹”,是因为宁肯吝啬一些也不浪费;他之所以要精心呵护,是因为要使这竹子早日成材。这两句看似寻常语,但其中蕴含着诗人的艰辛与苦楚。

次句是第二联的延伸,进一步说明“病竹”的可贵之处。诗人把“病竹”比作“春夏”之交,暗示“病竹”正是生命力旺盛之时,需要细心呵护才能早日成材。这里运用拟物手法,将“病竹”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与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病竹”顽强的生命力与不易成材的辛酸。

第三联写“病竹”在风风雨雨中遭受摧残,但仍屹立不倒。“碎”“萧”二字,既写出了“病竹”枝叶凋零的悲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对“病竹”命运的同情与惋惜。同时,也暗示出诗人自己的坎坷遭遇。诗人以“萧骚”形容风雨之声,既写出了风雨肆虐的环境,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清与孤独。

末联是全诗的升华。诗人借“樵苏”(指樵夫和采药人)的口吻,表示自己不会因砍伐而感到羞耻,同时也表明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并不因此而消沉颓废。这一联既是对“病竹”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坚强意志的抒发。

诗人通过对“病竹”的描绘,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他既不愿因一时之利而损害自己的声誉,又不愿因为一时之困而丧失自己的志向。这种精神品质令人敬佩,值得人们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