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户与松窗,当年拜老庞。
鬓毛霜自满,文力鼎犹扛。
我句何堪读,公诗旧所降。
宁闻曹与郐,可并楚三江。
【注释】
寄呈寿冈先生二首 其一:指作者寄给寿冈先生的诗稿。竹户与松窗,当年拜老庞。鬓毛霜自满,文力鼎犹扛。
我句何堪读,公诗旧所降。宁闻曹与郐,可并楚三江。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寄给寿冈先生的一首七律,表达了作者对寿翁的敬慕之情和对他作品的喜爱。全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热烈,是一篇优秀的应酬之作。
首联“竹户与松窗,当年拜老庞。”写寿翁当年的风采。竹户、松窗,都是隐逸之地;拜老庞,是指拜谒孔子。这四句写当年拜谒时的情景,表明了寿翁当年隐逸之高远,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敬意。
颔联“鬓毛霜自满,文力鼎犹扛。”“鬓毛”代指自己,“霜自满”则形容自己的鬓发如霜雪般洁白。“文力鼎犹扛”,意思是文章的威力如同扛鼎一般强大。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寿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赞美了他的才学。
颈联“我句何堪读,公诗旧所降。”“句”指诗句,“降”指被接受或采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写的诗句如何能配得上寿翁的欣赏呢?同时表达了对寿翁诗歌的推崇之情。
尾联“宁闻曹与郐,可并楚三江。”“曹”指春秋时期小国曹国,“郐”指春秋时期小国郐国,这两个国家都是被楚国所灭的小国。这两句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听到像曹国、郐国这样的小国的音乐,那也就相当于听到像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的水流声了。这里用了一个夸张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寿翁诗歌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寿翁当年风采的描述以及对其诗歌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寿翁的敬慕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