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滩鸣急,山高雾散迟。
夜愁馀响递,晨幸日光披。
颇忆茱萸饮,还思薏苡赍。
异乡逢物色,老病益清羸。
【注释】初二日:初六。蚤(zǎo):早晨。亲捷:亲自检阅军队。滩鸣急:水声在沙滩上发出急促的声响。山高雾散迟:山势高远,雾气散开得很慢。馀响递:余音悠扬。披:覆盖。茱萸饮:古代风俗,重阳节时饮茱萸酒。薏苡(yǐ yǐ):一种植物名,传说用它的果实煮汤服可去风湿。物色:景物。老境:年老体衰的境况。清羸(léi ):瘦弱的样子。
【赏析】这首五绝写诗人重阳登高,感慨身世之悲。诗以“夜闻”起兴,点明时间是初六日;“晨幸日光披”,承上句而来。首二句写景,“滩鸣急”“山高雾散迟”,既写出了秋深水涨滩急,山高雾浓的特点,又写出了登高时的情态与感受。“夜愁”两句则转入抒情,由听觉到视觉,从听觉、嗅觉写到触觉、味觉,层层深入,细致地描绘出诗人登高后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异乡逢物色”一句,既是实写所见,也是虚指所思。“物色”,即自然景物,这里特指茱萸和薏苡。茱萸是重阳节饮茱萸酒的习俗,而薏苡则是传说中的一种可去风湿的草药。“物色”二字不仅使全诗收结有力,而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思绪和感情。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当时他已经远离长安,退居洛阳,过着田园生活,因而对故乡的怀念也就更为深切。这首诗就是他在洛阳登高时所写。诗中描写了秋日登高的景色,以及自己在这景色中的所感所思。诗中写到了“滩鸣急”、“山高雾散”等自然景象,以及“夜愁”、“晨幸”等个人情感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因重阳佳节而登上高处,触景生情,抒发了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