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
到处皆成客,今年未识秋。
意哀吟蟋蟀,声苦乱飕飗。
拊枕仍推枕,谁知梦觉优。

【诗词解析】

九月二日发舟快阁下

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

到处皆成客,今年未识秋。

意哀吟蟋蟀,声苦乱飕飗。

拊枕仍推枕,谁知梦觉优。

【注释】

  1. 九月二日:指九月初一。发舟,乘船出发。快阁,设在快楼中的小楼。快阁是唐时帝王的行宫,后多用作宴饮之所。2. 风打头:风在船上刮得厉害。3. 分流:分流。4. 客:游子。5. 未识秋:还没有感到秋天的到来。
    【赏析】
    《九日登高》这首诗写诗人于重阳时节登上高高的山岭,放眼远望,只见四野金黄,遍地都是菊花,而自己的孤零零的身影却像一叶孤舟在茫茫的天地间漂浮不定,不禁生出一种飘泊无依的悲凉之感,从而发出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感慨。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九月二日发舟快阁下”首句开门见山点题,说明自己九月初二这天乘船出发到快阁下游玩。快阁本为唐玄宗时修建的行宫,后来成为皇帝宴请群臣和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所以又称作乐游原。诗人以“快”字命名快阁,可见其心情之畅快愉快。
    “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两句写诗人乘船出发的情景。开船之时,风势正猛,吹得船帆鼓满,好像要把它掀翻似的。这时,诗人又举起船桨划水,只见江水滔滔而去,似乎连水花也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流去的水流了。这里,既写出了诗人乘船出发时的雄浑气势,又写出了江水的奔腾浩荡。
    “到处皆成客,今年未识秋。”这两句写诗人旅途中所见所感。诗人说,一路上看到的地方都像是一个陌生的客人,今年还没有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呢。这里的“客”,指的是四处流浪的旅人。因为诗人此时身在异乡,所以处处觉得如客一般。而由于诗人身处旅途之中,对秋天的感觉自然也就更加模糊了。
    “意哀吟蟋蟀,声苦乱飕飗。”这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听到蟋蟀叫声和秋风的声音而引起的感慨。蟋蟀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羁旅之人,因此诗人听到蟋蟀的叫声,就联想到了自己在外漂泊的身世;而秋风的声音,则使诗人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这里,“哀”字用得十分恰当,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之情。
    “拊枕仍推枕,谁知梦觉优。”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他抚着枕头仍然想睡觉,可谁知道我睡一觉就从梦中醒来了。这里,诗人以轻松的笔调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感叹。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时节的描绘和对旅途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