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创西都弊,宁知此一时。
忠邪争愤嫉,基业竟陵迟。
岂曰忘五就,哀哉逢百罹。
严陵亦同趣,始盛及终衰。
【注释】
谒孺子祠:谒,拜谒;孺子,指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儿子。这里泛指古代的帝王或英雄。祠,供奉神灵的建筑物;
其一:第一首。
务创西都弊,宁知此一时:要创造西部京城的弊端。难道只知这是一时的现象。务,努力、致力的意思;“西都”,指长安。长安是西汉和唐两代的都城;弊,弊端,缺点。“此一时”,即指这一代人。
忠邪争愤嫉,基业竟陵迟:忠诚与奸邪相互竞争,互相怨恨嫉妒;基础事业最终衰退了。竞,同“竞”。
岂曰忘五就,哀哉逢百罹:谁说忘记五胡乱华的耻辱?真是悲痛啊!遇到一百次灾难。岂,哪里,表示反问;“五就”,指五胡之乱;“百罹”指多次遭受祸患。
严陵亦同趣,始盛及终衰:严光(严陵)也是同样的趋向,开始兴盛到后来衰颓。“始盛及终衰”,指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起用严光辅佐,他劝光武帝以黄老无为治天下,光武称善,但不久就被罢免。后来严光在家乡闲居十五年,不慕荣利,自得其乐。严光的一生,正是一个从兴盛到衰颓的过程。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当时作者已退归故乡,过着清贫的生活。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
首联“务创西都弊,宁知此一时”,意思是说,致力于创建西部京城的弊端,却不知道这是这一代的人所特有的。这里的“务创”是指建立新朝代的努力,而“西都”则是指长安。长安是西汉和唐朝的都城,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然而,长安并非是一个完美的城市,它也有它的弊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这种弊端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失望。
颔联“忠邪争愤嫉,基业竟陵迟”进一步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局面。在这里,“忠邪”指的是忠诚和奸诈,“愤嫉”是指愤怒和嫉妒。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忠诚与奸诈相互斗争、相互攻击的痛苦感受,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衰败趋势的无奈和悲叹。
颈联“岂曰忘五就,哀哉逢百罹”则是对上一句的具体解释。这里的“五就”,指的是五胡之乱;“百罹”则是指多次遭受灾祸。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历史创伤的深深怀念,也表达了对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人们深深的同情。
最后一句“严陵亦同趣,始盛及终衰”则是对全诗的总结。严陵是指东汉初年的严光,他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严光曾经劝说光武帝放弃繁文缛节,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然而,不久之后,他就被迫辞职回家。后来,他在家乡度过了十几年的闲适生活,直到八十岁才去世。在这里,诗人通过对严光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更替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