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寄来南录,但传多景诗。
长安分袂后,湘水寄书时。
我欲归三径,君方闻四驰。
未知回首地,宁有盍簪期。

【注释】

南录:《汉书·艺文志》载有《南郡图》,是西汉人作的地图,后失传。“宁”通“罹”,遭遇的意思。“盍簪期”,即“盍归期”。盍,何不,古汉语用词,相当于“何不”,表示劝阻或劝说的语气。簪,古代男子束发的发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寄给友人李宁卿的信中的一首绝句。信中说:我不寄给你《汉书.艺文志》上的《南录》,只把多景山的山水诗传给你;长安分袂之后,你正在湘水边寄书的时候,我就想回归到那幽静的三径之中去了。不知你何时才能听到我将要归隐的消息啊!

此诗首联写不寄《南录》、只传《多景山诗》:诗人在长安分别时,不向友人寄去那已经失去价值的汉代地图《南录》,而将《多景山诗》作为信物送给朋友。因为这首诗描写了《多景山》的秀丽景色,并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颂扬之情,所以,他希望朋友也能看到它。

颔联写与友人分别后,自己想到隐居之地,而友人却忙于奔波: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便想到自己的家——三径(指住宅)中去;而友人李宁卿却正忙于奔走四方。

颈联写自己想回到三径隐居之地,但不知道何时能听到友人的归隐消息:诗人在思念朋友的同时,也想到自己也该回去休息了。但是,他又没有勇气回去。因为,他知道,一旦回去,可能就要辜负了朋友的一片盛情。

尾联写诗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听到李宁卿归隐的消息:此句为全诗最妙之处。它既表达了诗人对李宁卿的关切之情,又表现了诗人自己内心的矛盾。

整首诗以“我欲归三径,君方闻四驰”一联为警策。诗人以三径自比,以四驰自况,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心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