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此林篁蔽,出兹溪谷深。
倍能明病眼,顿觉洗尘襟。
问隐平生志,依僧夙昔心。
危亭已无迹,断刻尚堪临。

注释:

去此林篁蔽,出兹溪谷深。

倍能明病眼,顿觉洗尘襟。

问隐平生志,依僧夙昔心。

危亭已无迹,断刻尚堪临。

译文:

离开这片树林竹林的遮蔽,走出这个深深的溪谷。

更能让眼睛明亮,顿时感觉洗去尘埃。

询问隐居一生的志向,依靠寺庙僧人的心意。

高高的亭子已经没有踪迹,断崖上的石头依然可供凭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和山水风光的诗作。诗人在六月十五日这天,因为大雨而无法外出游览,只能在家度过。然而,他却以雨天的宁静为背景,描绘了自己在雨中的闲适生活。

首句“去此林篁蔽”意为离开这片树林竹林的遮蔽。这里的“林篁”指的是茂密的竹林,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雨后的竹林显得更加清新、幽静,仿佛是一幅水墨画。而“出兹溪谷深”则是说走出了这片溪谷的深处。这里的“溪谷”指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诗人在描述自己从溪谷中走来的场景。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雨中的闲适之情。“倍能明病眼”,意味着在雨天的宁静之中,作者的眼睛似乎也得到了休息和放松。而“顿觉洗尘襟”则表达了诗人在雨天中感受到的洗涤心灵的愉悦。这里的“尘襟”指的是心灵上的尘埃,诗人通过雨天中的宁静来清洗自己的心灵,使之变得清明。

诗人转向了自己的隐居生活。他询问自己:“问隐平生志”,意思是在思考自己在隐居生活中追求的是什么。这里可能包含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方式的感慨。

最后两句则是关于与僧侣交往的回忆。“依僧夙昔心”表明过去曾经依偎在僧侣身边,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断刻尚堪临”则是说现在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是自己仍然可以倚靠在断崖上的石头上,感受着断崖的险峻之美。

这首诗通过对雨天中的山林景色、心境变化以及与僧侣交往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