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上湘祠请,犹须汉腊期。
侧听惟此雁,发兴在南枝。
贫已长年事,官宁向老为。
旧闻烟雨观,犹拟和公诗。

【注释】

寄处州季侍御二首 其二:已上湘祠请,犹须汉腊期。侧听惟此雁,发兴在南枝。贫已长年事,官宁向老为。旧闻烟雨观,犹拟和公诗。

已上,指已入湘祠,故请。犹须,尚需。侧听,侧耳静听。惟,只有。此雁,指归雁。发兴,触发兴致。南枝,南方的树梢。贫已,指贫困已经很久了。长年,指很长时间,长久。宁,难道。向,朝着。老为,以年迈为借口。旧闻,以前所听说的。烟雨观,即烟波钓渚。

【赏析】

这首是作者寄给朋友的一首诗。全诗写景抒情,抒发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已上湘祠请,犹须汉腊期。”这是说,因为已经到湘祠里去请求了(我),所以还需要等待一个冬天的时间(汉腊期)。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但其中蕴含着一种期待和希冀。

接下来两句:“侧听惟此雁,发兴在南枝。”这是诗人在静听着大雁南飞时发出的叫声而触发的兴致,并由此想到了南方的家乡。这两句中“侧听”一词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诗人倾听大雁南飞的声音时专注的神情,更表现出了他内心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眷恋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贫已长年事,官宁向老为。”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一种感慨和自慰。他感叹自己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但同时也认为自己以年迈为借口,不应当再做官。

最后两句:“旧闻烟雨观,犹拟和公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朋友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过去曾经听说有一座烟雨观,也曾打算写一首诗送给远方的朋友(和公诗)。这句诗既表达了他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诗人通过对大雁南飞、烟雨观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