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岂戏我,顿晴还起予。
寺逢东野古,梅误北枝疏。
发兴清无极,深行画不如。
冰泥渐融释,却恐污衣裾。
【译文】
雪后天晴,我不禁兴起而赋诗。在寺庙中遇到了东野先生,梅花误落北枝上疏落不整。我兴起清雅的兴致,却不知深山老林的路径更幽僻难辨。冰融泥融,渐渐消融,我却担心沾湿衣襟。
注释
雪后三首 其三:雪天放晴后的第三首诗。
一雪岂戏我,顿晴还起予。
寺逢东野古,梅误北枝疏。
发兴清无极,深行画不如。
冰泥渐融释,却恐污衣裾。(《全唐诗》卷六八五)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贞元十六年(796)。当时作者任江陵府法曹参军,与刘禹锡、王建、杨巨源、苗发、崔群、吕温等同游慈恩寺。诗中“发兴”即兴而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