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是明朝尽,春犹半月迟。
人言无复雪,天意肯违时。
宿麦争萌达,遗蝗绝类滋。
年丰如可待,吾岂病长饥。

【注释】:

岁是明朝尽,春犹半月迟:一年将尽之时(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春天的雪还迟迟未到。

人言无复雪,天意肯违时:人们说这不会再下雪了,上天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

宿麦争萌达,遗蝗绝类滋:冬眠中的麦苗开始苏醒,而蝗虫却灭绝。

年丰如可待,吾岂病长饥:如果今年丰收,我怎么会因为长期饥饿而生病呢?

【赏析】:

《十二月二十九日雪三首》,此诗为作者晚年的作品,作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诗人在这首诗里描绘了一幅晚冬时节的图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绘,表达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的前两句“岁是明朝尽,春犹半月迟”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晚冬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后两句“人言无复雪,天意肯违时”,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感慨。诗人相信,虽然人们常说冬天不再下雪,但上天的意志是不会改变的。

第三四句则转向了对农业生产的观察。诗人观察到冬眠中的麦苗已经开始苏醒,而蝗虫却已经灭绝。这说明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季节里,农作物的生长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最后两句“年丰如可待,吾岂病长饥”,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的反映。他相信,如果今年的丰收能够如期而至,那么他的饥饿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