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凄凄曾过公,祇今端复是秋风。
青青但保庭前竹,渺渺不悲江上枫。
每忆诵诗头且白,可期频见颊犹红。
陶家九日明朝事,问讯菊篱开几丛。
【注释】
夏雨凄凄曾过公,祇今端复是秋风。——夏雨凄凄,曾到过寿冈。现在又是秋风吹来了。
青青但保庭前竹,渺渺不悲江上枫。——庭前的竹子青青翠绿,江边的枫树虽然凋零,但它们依然坚韧不屈。
每忆诵诗头且白,可期频见颊犹红。——每当想起读书时,头发都变白;期待能经常看到你,脸颊仍然红润如初。
陶家九日明朝事,问讯菊篱开几丛?——明天是陶渊明的重阳节,我想去问他菊花篱笆里种了几株。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在寿冈与陶渊明的孙子陶夔相遇,陶氏为陶诗而设宴招待。两人饮酒论诗,十分投机,临别时陶氏还送他一枝菊花以表心意。作者作此诗以示酬答。
“夏雨凄凄曾过公”,写诗人和陶氏相见。“过”字用得极为传神,说明诗人久候在此。“端复是秋风”,写陶氏对陶诗的赞美。“青青但保庭前竹”,“渺渺不悲江上枫”,“青青”“渺渺”都是写竹子的。“但”字写出了陶氏的谦逊、恳切。“江上枫”即“江边枫”,是诗人所喜爱的一种花木。“不悲”二字写出了陶氏对花木的爱护之情。“但”字写出了陶氏的谦逊、恳切。
“每忆诵诗头且白,可期频见颊犹红。”二句,是说诗人因怀念陶诗而白发苍苍,陶氏则期望自己还能常见到诗人面带红光,精神焕发。“频见”二字,表明了陶氏对诗人的殷切期望。“可期”二字,也表明了诗人对陶氏的希望。
“陶家九日明朝事,问讯菊篱开几丛?”二句,是说明天就是重阳节了,我想去看你家的菊花篱笆,不知菊花开了没有?“问讯”二字,表现出诗人对陶氏深深的敬意及亲切的情感。“菊篱开几丛”既点出了陶家重阳节赏菊之事,又暗示了诗人将去访问陶氏的意思。
这首诗是作者在寿冈与陶氏相会后所作。全诗语言质朴,风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