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萦纡何自来,竹能森爽为谁栽。
山僧乞饭朝一出,幽子题诗日几回。
故鹤未妨频有客,骑驴正尔独寻梅。
得闲且尽幽居趣,顾我初无当世才。

【注释】

水:指山中清冽的溪流。萦纡:曲折环绕的样子。何:疑问词,哪里?自来:从何处而来?竹:指的是竹子。森爽:高爽、挺拔的样子。为谁栽:为何要这样栽种?幽子:诗人自号。幽居:隐居生活。题诗:写诗。幽子之诗。顾我:回头看自己。初无:根本没有。

【译文】

清溪水曲曲弯弯地流向何方,竹林挺拔挺拔是为了什么人栽种的?山中的和尚早晨出去讨饭,诗人在日出时吟诗几回呢?旧时鹤因不妨碍客人来访,而经常来此栖息;而我骑驴独自追寻梅花,却无人与我同赏。闲适之时尽享山中之乐,回头看看我自己,原来并无什么当世之才。

【赏析】

此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诗人借景抒情,托物寄意,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新,情韵悠长。

开头两句“水有萦纡何自来,竹能森爽为谁栽?”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诗人用“水有萦纡”来形容溪流蜿蜒曲折的走向,用“竹能森爽”来描绘竹子高耸挺拔的姿态,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赞美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后面的咏物言志作了很好的铺垫。

诗人转向对人物的描写:“山僧乞饭朝一出,幽子题诗日几回。”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山僧与诗人的不同之处。山僧每天都要去讨饭,而诗人却能够每天写诗吟唱。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在,也表达了诗人对山僧生活的不屑一顾。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最后两句“故鹤未妨频有客,骑驴正尔独寻梅。得闲且尽幽居趣,顾我初无当世才。”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进一步升华。诗人借用“故鹤”和“骑驴”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不受外界干扰、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他认为,既然自己没有当世之才,那么就应当尽情享受隐居的乐趣,不必再拘泥于世俗的名利观念。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同时,诗歌的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优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