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喜未昏,竹园啼鸟爱频言。
土膏稚麦如争长,水脉清流却变浑。
负郭无如此山寺,携家更拟泛溪村。
卜居苦欲规佳处,佳处都归祇树园。
【注释】
- 超果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成父:即张方平,字子固,号乐乡居士。
- “雾里”句:雾中看花,花虽模糊不清,但喜意未减。
- 竹园:寺院周围的竹林。土膏稚麦:泥土肥润,麦苗茁壮。
- “水脉”句:清流被污染,水质变浑。
- 负郭:背倚城郭。无如此山寺:没有比这更幽静的寺院了。
- 泛溪村:泛舟于溪上小村落。
- 卜居:指择地定居。苦欲规佳处:十分想找到好地方居住。
- 佳处:美好的地方。祇树园:地名或花园名。
【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诗人初至洛阳,游览超果寺时所作。全诗描绘了诗人在洛阳超果寺游赏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于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首句“早到超果寺示成父且约归日携家来游”写诗人到访超果寺并与其父亲约定日后一同前来游玩之事。
第二句“雾里看花喜未昏”,描绘了诗人在雾气蒙蒙中观赏花朵,喜悦之情尚未消减的情景。诗人通过“雾里”“花”等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于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竹园啼鸟爱频言”则描绘了竹园中鸟儿的鸣叫之声,以及它们对周围环境的热爱之情。诗人以“竹园啼鸟爱频言”为题,生动地展现了竹园中鸟儿欢快的叫声和它们对环境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四句分别描绘了作者在超果寺周围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其中第五句“土膏稚麦如争长”描写了土壤肥沃、麦苗茁壮的景象;而第六句“水脉清流却变浑”则反映了清澈的流水因受污染而变得浑浊的情况。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担忧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即“负郭无如此山寺,携家更拟泛溪村”。诗人希望在未来能够找到一个更加优美的地方定居下来,同时希望能够泛舟于溪上小村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之情。
这首《早到超果寺示成父且约归日携家来游》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洛阳超果寺游赏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担忧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之情,展现了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