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香草费磨研,何独无言到水仙。
荐菊要令和靖配,思鲈更儗步兵贤。
未应玉树能回死,宁与梅花作导前。
多坐未能空结习,故遭天女散诸天。

楚辞香草费磨研,何独无言到水仙。

荐菊要令和靖配,思鲈更儗步兵贤。

未应玉树能回死,宁与梅花作导前。

多坐未能空结习,故遭天女散诸天。

注释:

(1)楚辞香草费磨研:指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采芳洲兮杜若”,以及《离骚》中的香草等。

(2)何独无言到水仙:水仙花不开花,也不散发香气,所以用此来比喻屈原不发一言,默默无闻地死去。

(3)荐菊要令和靖配:王维的字号叫“和靖”。

(4)思鲈更儗步兵贤:陶渊明曾三次出仕,三次都辞去了,最后归田园里,所以这里以陶渊明自比。

(5)未应玉树能回死:玉树是指美少年,但屈原是年老才死,所以用“玉树”来暗指屈原。

(6)宁与梅花作导前:梅花是冬天的使者,象征清高,屈原虽然早逝但却被世人遗忘,所以用“梅花”来暗指屈原。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屈原的七言律诗,全诗以屈原自喻,借写水仙、菊花、梅花来表达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首联“楚辞香草费磨研,何独无言到水仙”,以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和屈原的《离骚》中的“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为背景。屈原在楚国被排挤而投江自尽后,他的诗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人们只能在楚辞中见到他的身影,因此说屈原的“香草”需要研磨才能发出香味,而屈原本人却默默无闻地死去了。诗人用这句诗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和对屈原才华的惋惜。

颔联“荐菊要令和靖配,思鲈更儗步兵贤”,引用了王维的字号“和靖”和陶渊明的事迹。《九歌•湘夫人》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句,王维的字号就叫“和靖”;《离骚》中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句,陶渊明三次出仕都辞官还乡,最后隐居田园,所以诗人将王维和陶渊明并称为“步兵贤”。这里的“菊”指的是菊花,“鲈”指的是莼菜,这两样东西都是诗人喜爱的,因为屈原没有享受到这些美味佳肴,所以他才会想到王维和陶渊明,以此表达对屈原命运的感慨。

颈联“未应玉树能回死,宁与梅花作导前”,“玉树”指的是屈原,因为屈原年事已高而英年早逝,所以作者认为屈原不会复生;“梅花”则是指梅花的坚韧精神,因为屈原虽然早逝却被世人遗忘,所以作者认为诗人应该学习梅花的精神,保持自己清高的品格。

尾联“多坐未能空结习,故遭天女散诸天”,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诗人由于自己的习惯而无法摆脱世俗的眼光,最终导致自己的命运悲惨。这里的“天女”指的是仙女,“散诸天”表示上天将诗人的灵魂消散在空中。这里的“结习”指的是人的习性和习惯,“故遭天女散诸天”可以理解为诗人由于自己的习性和习惯而遭受到了上天的惩罚。

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屈原生平事迹的描绘和对屈原作品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