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行日日候西东,更卜林啼与穴宫。
乍见天边成四合,不知山脚本来空。
岂惟吾辈忧艰食,更说军储傒屡丰。
诏旨已闻汤自责,缺然谏纸疏由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云行日日候西东,更卜林啼与穴宫。
译文:白云在天空中缓缓移动,每天等待西边或东边的太阳升起。又听鸟儿在树林中啼鸣,仿佛在寻找洞穴。
注释:诗中的“日”指的是太阳,“林啼”和“穴宫”分别指鸟儿在树林里啼叫和寻找洞穴的情景。乍见天边成四合,不知山脚本来空。
译文:突然发现天空变成了一个封闭的区域,原来山中本无水源。
注释:这里用“乍见”来形容突然看到的情景,而“成四合”则是指天空被云层遮挡,形成了四面环绕的状态。岂惟吾辈忧艰食,更说军储傒屡丰。
译文:这难道不让我们担心食物短缺吗?而且他们还提到军队的储备充足。
注释:“忧艰食”指的是担心粮食不足,“傒屡丰”则是形容军备物资的充足。诏旨已闻汤自责,缺然谏纸疏由衷。
译文:皇上的命令已经下达,汤公因此感到自责,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亲自撰写了谏书。
注释:“诏旨”指皇帝的命令,“缺然”表示遗憾或惋惜的样子,“谏纸”指的是谏书中的文字,“疏”即书信、奏章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虑。首句通过描绘白云和鸟儿的行为,引出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的不稳定。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变化,暗示了战争的可能性,以及人们对于资源的担忧。第三句转向现实,指出了食物短缺的问题,以及人们对军队物资的关注。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命令的响应,尽管他个人可能感到自责,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通过亲自撰写谏书来表达他的真实想法。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