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旆传闻发武昌,归舟复道抵维扬。
几年风月欠李白,今日河山须子长。
要为中兴考形势,岂徒馀事著文章。
翩然欲去无翎翅,自叹不如鸥鹭行。

诗句释义与赏析

寄送府判寺簿先生二首 其一

  • 大旆传闻发武昌,归舟复道抵维扬
  • “大旆”指高高的官帽,象征着官职或地位。”武昌”和”维扬”分别指代地理位置,武昌是今天的湖北武汉,而维扬是扬州,古代著名的商业城市。这句话意味着某位官员(大旆)从武昌出发,乘坐着船只返回到扬州。
  • 几年风月欠李白,今日河山须子长
  • “风月”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时光或者景色。”李白”和”子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对这两位文人的怀念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几年间,自己错过了许多美好时光(风月),但现在有机会欣赏这美丽的河山(河山须子长),需要好好珍惜。
  • 要为中兴考形势,岂徒馀事著文章
  • “中兴”指的是国家恢复稳定繁荣的局面。这句话表明诗人有志于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而不仅仅是追求文学的成就。
  • 翩然欲去无翎翅,自叹不如鸥鹭行
  • “翩然”形容轻盈飘逸的样子。”无翎翅”可能表示没有实际的翅膀(比喻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或路径)。”鸥鹭”是水鸟,常用来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想要离开这个职位(无翎翅),但觉得自己无法像那些鸟儿一样自由地生活(自叹不如鸥鹭行)。

译文

大旌旗听闻从武昌出发,归舟再次驶过维扬。
这几年错过李白的风花雪月,今天却需要你撰写国家的局势。
要为中兴做出贡献,岂能只为了文章名声。
轻盈离去却无翼如飞,只能感叹自己不如自由翱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抱负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的场景,暗示了他心中的期望和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和对未来的展望。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渴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又觉得难以实现这一目标。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复杂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