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言归自乞归,使家幕府两相违。
换官虽用朝廷法,窃议难逃世俗讥。
适我愠于心悄悄,送君往矣柳依依。
若见河南应枉问,为将前牍叩天扉。

【注释】:

①使家幕府两相违:指自己在家和出使洛阳任职时,朝廷的幕府(官府)是分开的。

②适我愠于心悄悄:我因你而心里不高兴,却要默默忍受。

③河南:即河南府,唐时为都城所在,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④前牍:指先前所写的奏章。

⑤叩天扉:指向皇上请求接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梁和仲出使洛阳时的劝勉之词。诗人以“不但”领起,说明朋友出使洛阳,有不得已的原因,并非轻率行动。以下四句写友人的处境。

第三句用典。东汉时期,窦武、董卓擅权,废立皇帝,天下大乱。汉灵帝中平五年(187),黄巾军起义,汉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光和元年(178),汉灵帝病逝,少帝刘辩即位,陈纪为太傅,袁绍为大将军。陈纪、袁绍想废黜少帝,改立济阴王刘辩,但遭到董卓的阻挠。董卓在朝内外大肆诛杀,并把陈、袁二人逮捕下狱。第二年,董卓又强迫汉少帝禅让帝位给济阴王刘辩,自己当了太师。当时董卓手下的李傕等拥兵自重,不听号令,因此董卓不能控制他们,只好让他们各行其是。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是说,梁和仲奉诏出使时,董卓已经掌握实权,所以只能按朝廷的旧例行事。第四句写梁和仲的顾虑。董卓虽已专擅国政,但其手下的将领如李傕、郭汜等仍想废掉董后而另立天子,所以梁和仲担心会因此受到非议。

五、六句写梁和仲的担忧是有根据的,他既受朝廷任命,就不能不忠于职守,因而难免招致舆论的谴责;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去上任。

七、八两句写诗人对梁和仲的安慰及祝愿。诗人知道友人处境艰难,但又不能不前去赴任,所以希望他能顺利地到任。

全诗通过描写梁和仲出使洛阳时的复杂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切关怀,同时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尖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