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我亦屡曾经,几欲张帆过洞庭。
愿借此诗传善本,教儿诵读醉时听。

【注释】

松陵: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湘乡:作者故乡。我亦屡曾经:指多次游览。几欲张帆过洞庭:形容想借洞庭湖之美景作诗。教儿诵读醉时听:指在饮酒时吟诵此诗,让儿子学习。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对家乡的山水风光十分怀念,于是在一次游历松陵(即今南京)之后,又来到他祖先留下的旧居处,看到先祖的遗墨,便提笔题写二首七绝,其中第二首最为著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林湘乡出其先人诗卷”,是说林湘乡拿出了他先父的诗卷,供自己品读。“出”字写出了诗人的自豪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先辈们的崇敬之情。

“松陵我亦屡曾经,几欲张帆过洞庭。”诗人在松陵(今江苏南京)生活多年,对那里的风景如画的景色十分熟悉。然而,他总觉得自己的家乡并不尽善尽美,于是他渴望到更加美丽的地方去游玩。“张帆过洞庭”是诗人的想象,他希望能像古人那样乘船渡过洞庭湖,欣赏那里的美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愿借此诗传善本,教儿诵读醉时听。”诗人希望将这首诗传下来,让后人也能欣赏到美好的家乡风情;同时,他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饮酒时吟诵这首诗,从中感受家乡的美好。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后代的期望和关爱。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山水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使得这首七绝成为了千古流传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