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炎州不惯寒,并江已怯瘦栾栾。
旧识淮南今更老,绝知于此亦良难。
【注释】
谒(yè):拜见;延庐州:指庐州人。庐州,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庐江县。板桥:旧时用木板搭成的桥,因形似桥得名。病:生病;止:罢,停止。还:回;建康:今南京。五诗:指《咏怀》五首。“五”字或借作代词,指这五篇作品。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游历江淮一带后回到建康的所见所感。全诗以板桥作比喻,形象鲜明,寓意丰富。
首联“数载炎州不惯寒,并江已怯瘦栾栾。”意思是说,多年生活在炎热的南方,没有习惯寒冷的气候,现在来到并州,就感到冷风凛冽了。“炎州”,即南方。“并州”,古地名,今山西太原附近。这句是说自己长期生活在南方,不习惯于北方的严寒天气。“并江”,指长江两岸。“瘦栾栾”,形容风很大。
颔联“旧识淮南今更老,绝知于此亦良难。”意思是说,我虽然认识淮南的老朋友,但如今他们老了,而在这里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地方。“淮南”,指安徽淮河以南地区。“今更老”,表示对老朋友的关心和问候,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衰老。“绝知”,意为深知、了解。“亦”,也。“良难”,很不容易。这句是说自己虽然知道老朋友的情况,但仍然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和他们相聚。
尾联“五诗寄之 其二”的意思是,我把五首诗寄给你,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的心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游历江淮一带后回到建康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如官场腐败、百姓疾苦等。因此,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