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车羸服豫章城,几向东湖得细行。
不但屡来人似识,白鸥相惯亦忘惊。
注释:
- 敝车羸服豫章城,几向东湖得细行:我破旧的车辆,简陋的衣服(形容自己贫穷),来到豫章城(今江西南昌)时,几次想往东湖游览,却因为路不好走而未能成功。
- 不但屡来人似识,白鸥相惯亦忘惊:不只是每次经过这里的人都能认出我来,白鸥也习惯地不把我当回事,甚至都忘了我的到来而继续自由自在地游弋。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为了逃避战乱而离开成都,辗转流落到湘鄂一带,最后定居到衡岳(在今湖南)时所作的。诗人在诗中回忆了当年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被迫离开家乡时的心境和情景,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敝车羸服豫章城,几向东湖得细行”。这句诗描写了诗人在豫章城(今江西南昌)时的情形。”敝车羸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当时的贫苦处境,”豫章城”则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然而,由于道路艰难,诗人几次想要往东湖游玩的计划都没有能够实现。
第二句”不但屡来人似识,白鸥相惯亦忘惊”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当地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白鸥对他的态度。”不但屡来人似识”说明诗人虽然贫困潦倒,但并不是没有人认识他,”白鸥相惯亦忘惊”则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与白鸥之间的深厚友谊。这里的”相惯”一词,既体现了诗人对白鸥的熟悉程度,也表现了白鸥对诗人的宽容与接纳。
这首《重过东湖二首》通过描绘诗人在豫章城的经历和与白鸥的深厚友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