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东都孺子孙,壮年曾谒舍人门。
祇今此道同终少,君独深藏耻自论。
《报谒徐大雅仁因以题赠三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赵蕃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原文:
好在东都孺子孙,壮年曾谒舍人门。
祇今此道同终少,君独深藏耻自论。
接下来将简要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并分析其主题、结构与艺术特色。同时,也会对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解释,并对整体赏析给出建议。
- 内容解析:
“好在东都孺子孙”:这里指诗人自己虽然出生在东都洛阳(古称),但已是子孙辈。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国情怀的自豪和对先辈的尊敬。
“壮年曾谒舍人门”:诗人回忆年轻时曾有机会拜谒当时的权臣舍人,展现了其年轻时的抱负和对权力中心的向往。
- 结构分析:
起句:“好在东都孺子孙”,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家族的骄傲和自豪。通过“好在”二字,表达了一种庆幸的情感,因为能够成为东都洛阳的子孙是一种荣耀。
承句:“壮年曾谒舍人门”,则转入诗人亲身经历的部分,描述了他年轻时曾有过的雄心壮志以及曾经拜访过的权贵之家。这一部分通过“壮年”一词,强调了诗人的青春时期,那时的他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抱负。
- 主题阐释:
“此道同终少”: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即理想的道路往往难以实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君独深藏耻自论”: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反省,尽管遭遇挫折,但他没有放弃自我批评,而是选择深藏不露,默默承受。
- 艺术特色:
用典贴切:诗歌中运用了“舍人”、“君子”等词汇,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借鉴。这些词汇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有内涵。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直白的语言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他对家族的自豪、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无奈。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心声。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赵蕃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在人生哲理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无论是他的诗歌作品还是他的个人生活态度,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