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尽饮不满勺,平生愿求酒方略。
空山松桂不使间,必使捐糜效斟酌。
自言坐客有酣适,己虽独醒同醉乐。
是心可以付调元,叹息乡来湖海著。
迩来继有孙夫子,文高饮少俱苏若。
如何喜酿又相似,叔敖典型乱今昨。
谈间快说酒中病,鏖战如遇将军霍。
至其妙处殆神授,后稷播种神农药。
冬篘近撇不老泉,石室兰溪望风却。
我时篮舆适过之,静扫玉亭供偃薄。
呼童洗觞置我前,谓我多寡随人各。
讵须珠玉始脩容,濡唇顿尔忘谐谑。
我云此乃酒御史,径取橄榄充咀嚼。
庶几正味两相类,祛我沉痾屏无作。
我家是邦陋随俗,白酒酿来才宿诺。
彼人固肯号茅柴,此意岂复知京洛。
阿连闻道愈于我,换米急抛居士屩。
不劳火齐挠妻孥,要与论功上麟阁。
祇今旬月计已熟,沾溉况自有夙约。
成父以子进酿酒法为酒,酒已成熟,许分赐给趣之以诗。并呈予子进昆仲
苏仙尽饮不满足一勺,平生愿求酒方略。
空山松桂不让间,必须使捐糜效斟酌。
自言坐客有酣适,己虽独醒同醉乐。
是心可以付调元,叹息乡来湖海著。
迩来继有孙夫子,文高饮少俱苏若。
如何喜酿又相似,叔敖典型乱今昨。
谈间快说酒中病,鏖战如遇将军霍。
至其妙处殆神授,后稷播种神农药。
冬篘近撇不老泉,石室兰溪望风却。
我时篮舆适过之,静扫玉亭供偃薄。
呼童洗觞置我前,谓我多寡随人各。
讵须珠玉始脩容,濡唇顿尔忘谐谑。
我云此乃酒御史,径取橄榄充咀嚼。
庶几正味两相类,祛我沉痾屏无作。
我家是邦陋随俗,白酒酿来才宿诺。
彼人固肯号茅柴,此意岂复知京洛。
阿连闻道愈于我,换米急抛居士屩。
不劳火齐挠妻孥,要与论功上麟阁。
祇今旬月计已熟,沾溉况自有夙约。
【注释】:
成父:指陈成父,名不详;子进:作者弟名;昆仲:兄弟姊妹;苏仙:即苏东坡,字子由;尽:完全;许(xǔ):请;分:给;贶(kuàng):赠送的财物或礼品;趣:催促;酒方略:酿酒方法;空山:幽静的山;松桂:泛指松树、桂花;间:夹杂;必:必须;捐糜:用糟糠等做饲料喂牲畜。比喻用低劣的原料酿酒;坐客:坐席上的客人;酣适:十分惬意;是心:这心意;可以:能够;付调元:调节阴阳平衡。这里指调制酒的方法;叹息:感叹;乡来:家乡以来;湖海:泛指江湖水泊,比喻隐居生活;继:紧接着;孙夫子:苏轼的侄孙苏过;文高:学问渊博;酒少:喝酒不多;苏若:苏轼的弟弟苏辙;阿连:苏轼的儿子苏迈;阿连闻道愈于我:苏轼的侄子苏过比他还懂得饮酒之道;衮(guàn)衣:古代礼服之一;石室:《易经》卦辞中的“艮”卦;兰溪:地名,在江西九江附近;静扫:静静地打扫;玉亭:精美的亭台;偃薄:放在地上;呼童:让童子;洗觞(shāng)置前:把酒杯洗净放在前面;谓我:告诉我;多寡:多少;犹:还;讵(jù):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须:需要;火齐:古代一种烹调方法,即将食物放在火里煮;挠(náo):扰乱;妻孥(nú):妻子儿女;论功:定功绩;上麟阁:登上麒麟阁,古代用来夸赞功臣的楼阁;旬月:十天一月的时间;沾溉:灌溉滋养,比喻受到恩惠;况:何况,况且;夙约:早先约定的事。
【赏析】:
此篇记叙了苏轼与其弟子、侄孙、侄子、儿子等人饮酒之事。
首联起势不凡,点明饮酒的主旨——调元,即调和阴阳,平衡人体生命活动,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核心内容。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子进以酿酒法为酒而自得其乐,苏轼则以酒会友,畅饮无度。
中间两联具体叙述了与不同人的饮酒过程:一是与坐席上的客人共饮,一是与自己的侄子们共饮。诗人以酒会友,畅饮无度,表现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末联写苏轼饮酒时的神态和心境:“此意岂复知京洛”,意思是说,这种饮酒的乐趣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和功利的目的,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饮酒技艺的信心和骄傲。
这首诗以饮酒为主题,通过描绘不同的饮酒情景和人物形象,展现出了饮酒这一行为背后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同时,诗人也将自己在饮酒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融入到了诗歌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