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有先达,知己仅三数。
省斋怜其贫,晦庵过其誉。
怀哉介庵老,先我骑鲸去。
公如幸教之,岂叹岁不与。
【注释】
翰墨:书信,文稿。
先达:有学问的人。
知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心人。
省斋:官署的内书房。
晦庵: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介庵老:指朱熹。
公如幸教之:您如果能够指教我。
岂叹:哪能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朋友向朱晦庵求教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包含一个关键词,分别是“翰墨”、“知己”、“省斋”和“晦庵”。通过这四个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含义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翰墨”指的是书信、文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书信往来的期待。他希望与朱熹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朱熹的思想。
“知己”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心人。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朱熹的敬仰之情,认为朱熹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能够与他分享自己的思想。因此,诗人希望通过书信来与朱熹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从他那里获得宝贵的指导。
“省斋”指的是官府的内书房。这里用来描绘朱晦庵的工作场所,暗示了朱熹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研究的学者。
“晦庵”是指朱熹,诗人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他,表达了对这位学者的尊敬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用“怀哉介庵老,先我骑鲸去”这句话来形容朱熹的学识渊博,如同乘风破浪的鲸鱼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诗人通过对关键词的逐一解读,表达了他对于书信往来、友情交往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视和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朱熹这位学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