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必曹刘,乃可暗中索。
无闻若我遭,过眼谁复忆。
如何十年后,姓名犹见识。
当时所陈诗,亦复能道说。
岂我能致然,先生自为德。
维时岁云莫,归路千山隔。
见公不三四,身已限南北。
迨兹去无由,乃悔来卒迫。
况今落蛮夷,公且天咫尺。
犹拟信州船,看竹茶山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它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寄曾运使
- 知名必曹刘,乃可暗中索。
- 无闻若我遭,过眼谁复忆。
- 如何十年后,姓名犹见识。
- 当时所陈诗,亦复能道说。
- 岂我能致然,先生自为德。
- 维时岁云莫,归路千山隔。
- 见公不三四,身已限南北。
- 迨兹去无由,乃悔来卒迫。
- 况今落蛮夷,公且天咫尺。
- 犹拟信州船,看竹茶山宅。
注释与赏析
寄曾运使
- 知名必曹刘:这句话表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人物才能被广泛知晓。
- 乃可暗中索:暗示只有在幕后默默努力的人才能达成目的。
- 无闻若我遭:如果我像你一样默默无闻,那么别人就永远不会记得我。
- 过眼谁复忆:转瞬即逝的时光,谁会记得这些经历呢?
- 如何十年后:过了十年之后,我的名望依然如同初见时一般。
- 姓名犹见识:即使多年之后,我的名字和事迹依然被人记住。
- 当时所陈诗:指我在诗中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 亦复能道说:也能通过言辞传达出我的思想。
- 岂我能致然:难道我只是偶然成就了这些吗?
- 先生自为德:你的品德和行为才是最重要的。
- 维时岁云莫:此时正是一年将尽的时候,人们通常在年末感到孤独。
- 归路千山隔: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回到家乡。
- 见公不三四:与你相见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让我难忘。
- 身已限南北:由于地理分隔,我无法跨越南北。
- 迨兹去无由:现在去往那里已经没有机会了。
- 乃悔来卒迫:后悔当初的决定来得太过于仓促。
- 况今落蛮夷:现在沦落到了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 公且天咫尺:虽然距离遥远,但你就像在咫尺之间一样。
- 犹拟信州船:还计划乘坐信州的船只回去。
- 看竹茶山宅:想象着在茶山旁的竹林中建一座家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和时间流转的感慨。通过对比自己与曹、刘等杰出人物的成就和地位,李商隐表达了一种对于默默无闻、不被世人所知的哀愁。诗中透露出的孤独感和无奈情绪,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都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留恋。最后一句“看竹茶山宅”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归乡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尽管现实条件艰苦,但内心仍怀揣着一丝温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