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数席地,聊尔遣耘治。
年丰菜亦熟,采掇斯及时。
拔葵愧公仪,学圃非樊迟。
幸逃肉食鄙,用补囊粟饥。

【注释】

  1. 连日雨作顿有秋意:连续几日降雨,顿感秋天的气息。
  2. 怀感之馀得诗七首:在感慨之余创作了《秋雨》等七首诗。
  3. 墙根数席地:指屋檐下的空地。
  4. 聊尔遣耘治:权且用来锄草、整理土地。
  5. 年丰菜亦熟:因丰收,蔬菜也成熟了。
  6. 采掇斯及时:采摘这些蔬菜正是时候。
  7. 拔葵愧公仪:比喻自己不如公仪休(春秋时的名士)廉洁自守。
  8. 学圃非樊迟:学习种菜不是樊迟(孔子的学生)。
  9. 幸逃肉食鄙:幸好没有落入统治者的贪欲和鄙陋。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村秋收后农事活动的小诗。
    “连日雨作顿有秋意怀感之馀得诗七首书呈教授知县”是第一句。作者因为连日下雨,顿感秋天的气息而写下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朝廷贪官污吏的不满。
    “墙根数席地,聊尔遣耘治”是第二句。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屋檐下的空地上,权且用来锄草、整理土地的景象。通过这个场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辛勤劳动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农民的同情与关爱。
    “年丰菜亦熟,采掇斯及时”是第三句。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丰收的景象,蔬菜也成熟了。作者在这里感叹道,采摘这些蔬菜正是时候。这不仅是对农民的赞美,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拔葵愧公仪,学圃非樊迟”是第四句。这句诗运用了典故,以公仪休和樊迟为例,表达了自己不如他们廉洁自守的决心。作者认为,学习种植蔬菜并不难,难的是要保持清廉的品质。
    “幸逃肉食鄙,用补囊粟饥”是第五句。这句诗再次强调了自己对农民的关心以及对朝廷贪官污吏的不满。作者庆幸自己没有陷入统治者的贪欲和鄙陋之中,而是能够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来帮助那些贫困的农民。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和丰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坚韧精神。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