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白才二三,今白乃四五。
萧萧十数茎,底用更缕数。
年来悼亡悲,老至作诗苦。
外形虽由中,不应遽如许。
叹息计此身,几何不埋土。
而此尚低回,悄悄受群侮。
弟能教儿书,儿足事吾圃。
吾岂不可归,兹为寄门户。
久不看镜,须发已白者众多,我白发才二三,现在却有四五根。
萧萧十余茎,何必再缕数?
年来悼亡悲,老来作诗苦。
外形虽由中,不应遽如许。
叹息计此身,几何不埋土?
而此还低回,悄悄受群侮。
弟能教儿书,儿足事吾圃。
吾岂不可归,兹为寄门户。
【注释】:
①“久不看镜”四句:指自己年老头发变白。始白才二三(三两),今白乃四五(四五),形容自己鬓发早白的情况。萧萧:形容稀疏、零乱的样子。底用更缕数,即何必再缕数。
②“年来”八句:言自己因悼念妻子去世,心情悲伤,老来作诗也感到痛苦。悼亡,哀悼妻子的去世。形骸,形体。中,内心。
③“叹息”二句:意谓叹惜自己的年纪尚轻,不能回到故乡去,只好托付给弟弟和侄孙。寄门户,寄居在别人家里或托付给别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岁月、亲情等多重感慨。全诗以白头自比、自怜,又以白发寄托哀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首联“久不看镜须之白者众矣得数语寄成父兼示儿侄”写诗人的头发开始变白,已经有很多老人了,我的头发才二三根,现在却有四五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白发的自嘲,同时也透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叹。
颔联“萧萧十数茎,底用更缕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头发的衰老状态。诗人用“萧萧”来形容自己稀疏的头发,再用“底用更缕数”来强调自己的白发已经很多了。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外貌的自嘲,也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无奈感。
颈联“年来悼亡悲,老至作诗苦”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因为妻子离世而悲痛欲绝,这种悲痛不仅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困扰。因此,他只能在作诗时感受到一丝慰藉,但也感到难以为继。
尾联“叹息计此身,几何不埋土”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叹息自己的年龄尚轻,却已到了需要寄居在他人家中的地步。这种无奈的心情使他更加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他也担心自己最终会像落叶一样被埋在泥土之中。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的外貌、生活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无情的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