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曾大夫,尝作舂陵适。
时惟萧子荆,袖书实见客。
公经本萧自,于义岂秦越。
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
译文:
曾经的你我都是大夫,也曾一同到舂陵郡去。那时只有萧子荆,手捧着书函来接待我们。你本是萧何门生,于道义上岂能与秦越相提!三年后约定扫门拜访,竟然没有见到你这个人。
注释:
1、曾:曾经。2、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宜章县西。3、时惟:那时只有。4、萧子荆:名籍,字子荆。东汉末年人,汉末群雄之一,封都亭侯。5、公经:公经,即曹参,西汉初年的大臣,封平阳侯。6、秦越: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越国,这里比喻仇敌或对立面。7、三年期扫门:三年之期,约定扫门,指约定相见。8、竟:竟然。9、识:相识,见面。赏析:
《挽胡澹庵二首》是明末诗人高棅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两首,每句八言,四句一韵,押平声韵。第一首写与友别情。首联回忆昔日与胡澹庵的交情;颔联回忆当年两人同游舂陵郡的往事;颈联抒发对胡澹庵三年不见的思念之情;尾联表达了对胡澹庵未能相见的遗憾之情。第二首写朋友之交。首联回忆与胡澹庵的友情;颔联描写胡澹庵的为人;颈联表达对胡澹庵的思念之情;尾联表达了对胡澹庵未能相遇的遗憾之情。全诗以真挚的感情,生动地描绘出两位挚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因故未能相逢的遗憾之情。
“昔我曾大夫,尝作舂陵适”:从前我和您都是大夫,曾在舂陵郡去游玩。
译文:“曾经的你我都是大夫,也曾一同到舂陵郡去。”
注释:①曾:过去。②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宜章县西。③适:游玩。译文:过去我和你都当过大夫,一起游览过舂陵郡。
“时惟萧子荆,袖书实见客”:当时只有萧子荆,手捧着书信来招待客人。
译文:“当时只有萧子荆,手捧着书信来招待你这位贵客。”
注释:①时惟:当时只有。②萧子荆:名籍,字子荆。东汉末年人,汉末群雄之一,封都亭侯。③袖书:指书信。④实见客:招待客人。译文:当时只有萧子荆,他手捧着书信来招待你这位贵客。
“公经本萧自,于义岂秦越”:你的先祖是萧何,与你的关系是同宗,从道义上来说不能与敌人相提并论。
译文:你的祖先是萧何,与我们关系同宗,从道义上来说不能与敌人相提并论。
注释:①公经:名经,字公经。汉初大臣,封平阳侯。②萧何:指汉朝开国丞相萧何。③秦越: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越国,这里比喻仇敌或对立面。
“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我们约好三年以后来你家扫墓,可是却没能见到你这个人。
译文:我们约好三年之后来扫墓,却没能见到你这个人。
注释:①期扫门:约定三年后来扫墓(吊唁)。②竟:竟然。③生识:见到的人。译文:我们约定三年后来扫墓,却没能见到你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