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身付铨选,乃奉蛮府檄。
蛮语初未学,崄绝闻人说。
进前退不可,信有难如棘。
所赖使君贤,馀波能普及。
【注释】
将:带领。
付:交给。
乃:就。
奉:接受。
蛮府檄:蛮族官府的文书。
崄(xiǎn)绝:险峻。
闻人:指蛮夷之人。传说古代中原人听不懂他们的语言,故称“听人”。
进前退不可:前进也退后也不行。
信:真。
棘(jí):多刺之草。
使君贤:贤明的长官。
馀波:余波,比喻恩泽。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到蛮荒之地任职时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初到边地时那种既感到新奇又觉得艰难的心情。全诗用笔简洁,意境高远,语言质朴,情调深沉,风格沉郁悲壮。
首句“将身付铨选”,表明自己即将赴任。次句“乃奉蛮府檄”,说明自己受命前往的任务是接受蛮族官府的公文。第三句“蛮语初未学,崄绝闻人说”,说自己虽然学过中原汉语,但蛮语却从未学习过,所以对蛮人的口音和习俗还不甚了解,只能听别人讲说。第四句“进前退不可”,进一步说明自己处境困难,进不得也退不得。这两句诗把一个初到蛮荒之地的官员的处境和心情描绘得十分生动逼真。第五、六句“信有难如棘,所赖使君贤,馀波能普及”,是说蛮人地区的环境极其险要,真是难以通行。然而自己之所以能够到这里来任职,是因为有贤明的长官,所以自己能够为官,也一定能够造福百姓,使这里的百姓受到恩惠。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第一,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诗中先写自己在官场上的进退两难,再突出蛮地险恶的环境,以及自己能够胜任新职的有利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善于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中的“进前”两句,诗人明知进不得也退不得,却偏偏用反诘的语气写出了这种矛盾,显得十分生动有趣。第三,善于用典。诗中的“信有难如棘”一句,用了一个典故。据《晋书·刘琨传》记载,晋朝将领刘琨被派去安抚乌桓人,他到了乌桓部落以后,看到那里的人都很强悍,便对他们说:“今与卿别,若百日不雨,我当入海大渔耳。”意思是,如果我百日不到你们这里来,我就出海去打鱼。这里用刘琨的话来说明自己的处境是十分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