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敌来如破竹,九州泛若浮海粟。
郑公仗节守冯翊,毅然可杀不可辱。
飘流南浮适兹里,平生行事耳目熟。
几回下马过其坟,溪水洄洄抱山足。
季孙甚才耻为吏,哦诗欲效云台谷。
四篇赠我劳我行,入手为之三过读。
君家泾县亦工此,知者尚稀凡眼肉。
会看入洛似机云,不应如我但碌碌。

【注释】:

  1. 往年敌来如破竹,九州泛若浮海粟(ji)–往年敌人来势凶猛,就像劈竹子那样轻易。形容敌军来势之猛,像破竹一样,势不可挡。
  2. 郑公仗节守冯翊,毅然可杀不可辱(jué)–郑公手持符节守卫冯翊,他的意志坚决,宁可被杀也不愿受辱。
  3. 飘流南浮适兹里(zǐ),平生行事耳目熟–我四处漂泊向南,现在终于回到了家乡。一生做事都记得清楚、熟悉。
  4. 几回下马过其坟,溪水洄洄抱山足–我多次下马去拜祭他的坟墓,溪水绕着山脚流淌。
  5. 季孙甚才耻为吏,哦诗欲效云台谷–季孙很有才华,但因为不愿做官而感到羞耻,想要效仿古人作诗表达自己的志向。
  6. 四篇赠我劳我行,入手为之三过读–你送给我的四首诗,我都反复阅读了好几次。
  7. 君家泾县亦工此,知者尚稀凡眼肉–你家的泾县也很擅长写诗,只有懂得的人很少。
  8. 会看入洛似机云,不应如我但碌碌–等我到了洛阳,就像是有神助的仙人一般,不会像我这样庸庸碌碌地过日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告别时的一首送别之作,通过描述友人的事迹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首联“往年敌来如破竹,九州泛若浮海粟”,诗人用“如破竹”来形容敌人的攻势猛烈,用“浮海粟”来比喻敌人的势力强大。这一联既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形势,又表现出诗人对敌人的畏惧和担忧。
    颔联“郑公仗节守冯翊,毅然可杀不可辱”,诗人以郑公为例,赞美了他坚守节操、宁死不屈的崇高品质。这一联既是对友人的赞扬,也是对自己的激励。
    颈联“飘流南浮适兹里,平生行事耳目熟”,诗人回忆起了自己的往事,感叹自己曾经漂泊不定的生活。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尾联“几回下马过其坟,溪水洄洄抱山足”,诗人再次提及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以及他对此地的感情。这一联既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最后一句“季孙甚才耻为吏,哦诗欲效云台谷”,则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创作意图。他想要效仿古人写诗,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