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下芙蓉渡,历尽崔嵬何物路。
更观溪水突人来,令我诗情杂欣惧。
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
从来潢潦无根源,水收石露须臾间。

芙蓉道间二首 其二

芙蓉山下芙蓉渡,历尽崔嵬何物路。
更观溪水突人来,令我诗情杂欣惧。
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
从来潢潦无根源,水收石露须臾间。

诗句解释与分析:

  1. 芙蓉山下芙蓉渡,历尽崔嵬何物路。
  • 芙蓉山下芙蓉渡:描述一个地名,“芙蓉”可能是地名的一部分,而“渡”表示这是一个渡口。
  • 历尽崔嵬何物路:形容经过了许多崎岖的道路或艰难险阻。“崔嵬”指的是高耸的样子,“何物路”可能指这条路并不好走,有难度。
  1. 更观溪水突人来,令我诗情杂欣惧。
  • 更观溪水突人来:进一步观察溪流中的水流突然冲击岸边的人。这里的“突”是突然的意思,“来”表示水流的动作。
  • 令我诗情杂欣惧:由于这突如其来的景象,诗人的诗情变得复杂且充满喜悦和恐惧。这种情感的交织可能因为自然景观的变化引起的内心反应。
  1. 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
  • 舆夫重说松原山:这里再次提到“舆夫”,即搬运夫役,他们可能在讨论或谈论前方的松树林。
  • 如此积雨应生湍:由于持续的降雨,河流应该会变得湍急。这里的“生湍”是指河流因雨水增多而变得湍急。
  1. 从来潢潦无根源,水收石露须臾间。
  • 从来潢潦无根源:指出以往这里的洪水并没有明显的来源或根源。
  • 水收石露须臾间:当洪水退去后,石头上露出水面,这个过程只在一瞬间发生。这里的“水收石露”可能指的是洪水退去后的景象。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自然景观变化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受。通过对芙蓉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路途艰险的感慨;而在观察溪水冲击岸边的人时,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接着,通过舆夫的谈话,诗人又增添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最后两句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指出了自然界的无常和变化。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